中新網2月17日電 最新一期《學習時報》刊發署名石霞的文章《糧食安全要警鐘長鳴》。文章指出,應鼓勵和支持專業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以及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,但要尊重農民的意願,頂層設計要符合農民的需要,通過示範引導農民參與創新,防止“長官意志”“一刀切”和“自上而下”的“運動”。
  文章指出,雖然中國糧食連續十年增產,總產量首次突破6億噸大關,但是“中國自己養活自己”卻日趨艱難,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水平的提高,糧食供需缺口不斷增大,2012年糧食自給率已經跌破90%,三大主糧(小麥、玉米、大米)凈進口成為常態化。在當今糧食能源化、高價化和武器化的背景下,我國糧食安全,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的生存和國家主權的維護。
  文章強調,糧食安全不僅指保證糧食供給,使國民在任何時候都有飯吃,使相關加工業都有原料的數量安全,更是讓國民不僅吃得飽、還要吃得好的、吃得放心的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即質量安全。糧食安全不僅是指糧食的短期供給能力,更是指糧食的可持續供給能力。要保證糧食安全,就必須加強全黨對糧食安全深刻認識,真正做到把糧食安全始終當作頭等大事來抓。
  有數據顯示,北方一年兩熟地區戶均耕地50~60畝,南方一年一熟地區戶均耕地100~120畝,就有規模效益,與打工收入所差無幾。由於城郊、沿海地區耕地多為優質耕地,城鎮化、工業化導致優質耕地大幅度減少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中,外部因素對我國糧食安全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。上述趨向,嚴重地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。
  文章指出,實施“以我為主、立足國內、確保產能、適度進口、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”,主要做好三件事情:
  ——扶持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實現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,提高農業比較效益,保證種糧農民獲得適度利潤。在保持和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不變基礎上,允許和引導農民承包權通過流轉、入股、租賃等方式,發展規模經營。鼓勵和支持專業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以及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。但是,也要註意,在創新經營主體的過程中,要尊重農民的意願,頂層設計要符合農民的需要,通過示範引導農民參與創新,防止“長官意志”“一刀切”和“自上而下”的“運動”。
  ——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價格調控機制,防止“穀賤傷農”“谷貴傷民”的交替出現。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機制,圍繞目標價格構建農產品的補貼機制,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補貼低收入消費者,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補貼生產者。健全農產品調控機制,運用儲備、進出口等手段,調節市場價格的大幅度波動,保證市場供求平衡及穩定。
  ——鼓勵和促進地力永續、環境友好、資源節約的可持續農業的發展,大力支持各地區因地制宜地探索和發展生態農業、循環農業、有機農業,充分挖掘我國農耕文明的精髓,探索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,保證中華民族生存在“地肥、水美、糧豐、人富”的人與自然、人與人和諧的生態和社會環境中。  (原標題:媒體稱新型農村經營要尊重農民 防止“長官意志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75sorq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